老白云人常说的“禺北”,是个承载了多少往事的地方?
“番禺”之名,战国时已有。
番禺建县始于秦,当时县境范围很广。
如今珠江三角洲主要县市
和香港、澳门地区原来都属于番禺县。
而白云人时常讲的禺北地区,指的是哪里?
“禺北”,指番禺之北。
行政规划上归番禺四个司之一
慕德里司管辖,驻江村。
史料记载上,禺北虽非行政划分概念,
但禺北这个概念,
却在老广人心里,有着深深的烙印。
具体而言,如今的白云区境内大部分地区原属番禺禺北,辖区包括了当时的南岗、太和、龙归、良田、竹料、钟落潭、鸦湖、蚌湖、嘉禾、神山、江村、石井等乡和1个镇(江高镇),流溪河横贯其中。
对于白云人来说,
“禺北”一词,承载了太多的过往。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
广东省成立了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
1938年10月,
日本侵略军在惠州大亚湾登陆,
21日广州失陷。
10月27日,江高之役正式打响。
以伍观淇(白云区江高镇人)为代表的禺北民众,
在流溪河流域抗击日寇。
江高之役历时12天,歼敌伤敌两百多人,
击伤敌机一架,击毁敌艇20多艘,
缴获军用物资一大批。
此次战役,
大长我民众保家卫国、
抗击外敌入侵的志气。
1995年,为纪念抗击日寇的爱国壮举,
兴建禺北民众抗日纪念亭。
庄严亮丽的纪念亭矗立于流溪河畔,
成为白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历史上的禺北,
是旧时广州市蔬菜、水果、家禽、蛋品等
副食品和工业原料的重要生产地之一,
这几项产品的产值约占总产值的50%以上。
图为当年墟市场景。
解放前由广州商行、小贩到产地直接采购
或农民自运往广州销售,
解放后则由国营企业收购或社员自销,
经广州出口和运往外省。
一时之间,沿着流溪河分布的墟市包括
蚌湖墟、高增墟、十合市、人和墟、
竹料墟、西湖墟等十余个墟市
兴旺无比,往来人行接踵。
图为西湖墟。
如西湖墟,因“环溪流而拱诸峰”的
“小杭州西湖”之形而得名,
曾是长沙埔村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有“小广州”的美称。
再如不得不提的高塘墟,
建于清朝嘉庆年间,
5条南北走向的商业街,
农历每月初一、初六、十一、
十六、廿一、廿六为墟期。
当时,每条商业街南端均设有码头,
来自竹料、蚌湖、从化一带的货船云集于此,
经高塘墟转往广州市区、花都、南海等地。
由于交通便利,集市生意日益兴旺。
如今,红墙斑驳的骑楼街,
荒草丛生的小码头,安静空旷的河心洲……
在江高镇高塘一带,
时光仿佛静止一般,
依稀透露着当年商贸重镇的繁华景象。
2013年,江高镇特色历史建筑群——高塘圩
正式纳入传统古村落。
旧时墟市繁华,必有管辖方。
清代乾隆年间,
江高地区建有同风社学和莲湖社学。
稍后,萧岗举人何有书又在高塘圩建升平公所。
再稍后在高塘圩建立十八社公所,
是禺北禺东十八个社学的总管,
成为禺北最大的民间团体。
高塘也因此成为禺北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时,江高地区民间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比较活跃,
沿袭传统风尚,爱好粤剧和八音。
每逢重大节日,
江村、高塘两圩都请粤剧戏班来演戏,
并有舞狮助兴。
现代战争就是交通战争。
旧时禺北的重要地位与其交通条件密不可分。
传统贸易主要依靠水路运输,
众多墟市依附流溪河兴起,
并逐渐发展成商业要地。
从清朝末年开始,贸易运输进入铁路时代。
京广铁路南段粤汉铁路从禺北经过。
位于粤汉铁路西侧高塘墟,
也凭借优越的交通条件,
高塘墟所在镇江高镇,
一跃成为禺北重镇。
粤汉铁路
是京广铁路南段广州到武昌间的一条铁路旧称,
全长1095公里,
从1906年动工到1936年筑成。
是南北互通有无的重要干线。
其后,战争打响,
全线贯通后的粤汉铁路
成为抗战初期中国重要的陆上通道之一,
当时中国军队80%的补给靠这条路北运。
1949年解放前夕,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广州,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广州东北郊人民游击队,
禺北儿女纷纷加入,
太和镇的矮嶂村、穗丰村
石船路四巷22号念溪杨公祠、帽峰古庙等地
成为了游击队的活动基地。
念溪杨公祠曾是广州东北郊人民游击队的驻扎地。
位于矮嶂村的广州东北郊人民游击队第一区队旧址。
游击队队员白天各自干活,
晚上有敌情便集中起来活动。
白云区是著名的侨乡,
据不完全统计,外籍华人有14万人以上,
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
以新加坡、马来西亚、秘鲁、加拿大等国为多,
另有旅港澳乡亲6万多人。
图片来自网络。
在清咸丰年间起,禺北就陆续有人出洋拓荒,
他们当中有的劳碌经年,客死他乡,
有的倾尽平生积蓄,但求落叶归根,
带着说不尽的异国沧桑、
道不完的思乡情愫回到故园,
有的留在侨居地继续打拼,
每创一份基业,就多一份乡愁,
始终不忘自己的“包衣迹”。
捐资投身家乡建设。
华侨投资兴建的蚌湖钟楼。
耗费白银3万两,使用青砖18万块的平和大押,由华侨出资。
华侨戴宗汉先后捐资为高增、人和两村铺设了水泥路,1989年,戴宗汉再次捐资200万元,兴建了人和华侨医院,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难问题。
……
其中,又以禺北地区的人和、龙归等地为集中。
至今,最早走出国门的华侨已经繁衍第七世。
大南村的孖祠堂,是多少人的根。
南村蟠龙里。
1885年,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
在原广州机器局基础上创办了石井兵工厂。
作为岭南最早的近代官办兵工厂,
因不断添置外国设备,
引进留洋技工,
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时,
成为仅次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
国内著名兵工厂,
华南地区最大的军火工厂。
石井兵工厂。图片来自网络。
日军进逼时,
该厂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
日夜生产子弹、手榴弹、步枪和轻机枪,
为武装中国抗日军队作出贡献。
抗战胜利后,石井兵工厂随即宣布撤销,
机器拆卸,人员遣散。
如今,在我们白云,还可以寻找到的,
关于禺北的那些记忆,还有哪些?
欢迎你来补充!未完待续……
新闻优选
文|陈若兰
图|石建华 部分综合自网络
通讯员|陈政华
编辑|陈若兰